今年72岁的患者刘阿姨(化名),3年前因乳腺癌而进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年前开始出现左上肢凹陷性水肿。与此同时,刘阿姨的左上肢皮肤及皮下组织也出现了变硬,抬手费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已经极大程度影响了刘阿姨的生活质量。来到苏大附四院,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后,刘阿姨被确诊为左上肢淋巴水肿。
经我院血管外科与介入科、普外科、麻醉科等学科综合讨论后,医疗团队为刘阿姨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首先,用荧光摄像系统对患者进行了淋巴管定位,随后,血管外科与介入科孙元主任医师团队应用超显微外科技术,为刘阿姨完成多处管径为0.1mm至0.5mm之间的淋巴管-静脉吻合。孙主任团队使用高倍手术显微镜将术野放大,仔细寻找比头发丝还细的功能淋巴管和微小浅静脉,通过超显微外科技术将二者进行吻合,成功重建淋巴回流通路,从根本上为刘阿姨解决了淋巴水肿的病因。
肢体淋巴水肿多发于乳腺癌/妇科肿瘤根治后,属于常见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可消失的凹陷性水肿。随着病情发展,肢体愈发肿胀且不消退,皮肤及皮下组织逐渐变硬,晚期则形成象皮肿,形如大象腿,影响外观。这种疾病通常较难完全治愈,但均可以通过治疗提升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有手法引流,烘绑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绷带、弹力服,药物治疗等技术;手术治疗包括淋巴结组织瓣移植、淋巴管-静脉吻合、淋巴管-淋巴管吻合、脂肪抽吸、人工淋巴管移植、干细胞治疗等。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是在显微镜下将阻塞的淋巴管和浅表小静脉相吻合,使瘀滞的淋巴液直接通过吻合处流入静脉回流。血管外科与介入科张喜成主任医师介绍道,淋巴管的管壁又薄如蝉翼,非常细,缝合难度非常大,需要医生不仅拥有丰富的解剖知识和显外科经验,还要有良好的体力和耐力,避免外界的干扰。其具有切口小、损伤小、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优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应用完善,希望能为众多淋巴水肿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管外科与介入科医疗团队不断学习、持续进步,形成了“以综合治疗为基础,显微外科手术为特色”的治疗新模式。术前通过双侧上肢周径测量、ICG造影评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乳腺肿瘤、妇科肿瘤、腹部肿瘤等术后继发性淋巴水肿的患者提供从全面评估、保守治疗到手术干预的“一站式”服务。